《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连载十五)

我自1985年在上海玉佛禅寺出家,有幸成为这所海上禅林对外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几十年来,我以宗教界人士的身份参与过很多公共外交活动,最深切的感受是,宗教界应该主动走出国门,阐扬中国佛教,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平等交往、积极共建,不仅能够使古老的佛教文化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能使其在公共外交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助于中国佛教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佛缘道通:愿为和平长信使

 

2018年5月14日上午10时,为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四十周年,一场特殊的献茶仪式在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中举行。当天,我陪同日本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九十五岁高龄的千玄室大宗匠共同在佛前拈香礼拜,然后由大宗匠亲自打好浓茶和薄茶各一碗,交由我供奉在大殿佛像前:一碗供奉佛陀,一碗献给众生。

 

2018.5.14 觉醒法师与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玄室大宗匠在玉佛禅寺大雄宝殿供茶

 

整个献茶仪式庄严肃穆,当我从大宗匠手中依次接过打好的两碗茶时,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位宗师毕生茶艺的精髓,更是千玄室大宗匠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同年7月我应邀访问日本,特别将一幅 “禅茶一味”的书法赠予大宗匠,希望通过这次佛前献茶仪式所缔结的缘分,将两国之间平等合作、世代友好的和平祈盼不断传递下去。

 

其实,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上海玉佛禅寺曾经多次参与到有代表性的公共外交活动中,无论是随团出访、参与接待,还是组织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历任方丈、常住都将和平理念贯彻到丰富的民间外交活动中,作出了很多创举,为拓展公共外交内涵和民间外交渠道贡献力量。

 

在我的记忆中,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莫过于建设中日韩三国佛教 “黄金纽带”关系这段教界佳话。

 

1993年5月,日本大型佛教访华团300人在团长山田惠谛(日本天台宗座主兼全日本佛教会会长)、副团长庭野日敬(日本立正佼成会创始人)和田泽康三郎(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会长)的率领下,应中国佛教协会及赵朴初会长的邀请访问中国。5月21日下午,玉佛寺为三位长老的寿日举行延生普佛法会,真禅法师在般若丈室会见访华团成员。当天晚上,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市佛教协会和浙江省佛教协会联合为三位老人举行盛大的祝寿大会,庆祝山田惠谛长老“白寿”(九十九岁),庭野日敬先生“米寿”(八十八岁),田泽康三郎先生“伞寿”(八十岁),真禅法师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和玉佛寺向三位寿星赠送祝寿礼品。

 

中国佛教界的热情款待令日本朋友深受感动,当年9月28日,日本佛教各宗派负责人350余人云集京都,举行“日中佛教友好交流纪念大会”暨“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邀请赵朴老以及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徐义玄长老、田云德长老参与,赵朴老在活动中正式提出建设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的构想,得到了在场韩国和日本朋友的赞同与共鸣。

 

我自1996年3月率上海青年僧侣代表团赴韩国弘法以来,曾有幸多次带领中国佛教团体赴日韩参加会议,为稳固三国佛教“黄金纽带”进一步努力。2005年8月,我率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6人赴日本京都访问,参加了日本佛教界举行的盛大的盂兰盆会。2006年11月,我率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出席日本立正佼成会创始人庭野日敬诞辰100周年纪念庆典,并接受立正佼成会英文会刊《Dharma World》的采访。在采访中,我不仅从自身经验谈到宗教修行中“自省”的重要性,也特别回忆了多年来教界前辈大德为推动中日和平交往、巩固三国“黄金纽带”所作的种种努力,希望这样的和平信念能够不断被年轻一代的教职人员延续下去。

 

2006.11 觉醒法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出席日本立正佼成会开祖庭野日敬诞辰100周年纪念庆典

 

2018年11月,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率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2人出席在日本成田召开的第29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发言中,我分享“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共同的时代主题,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和平平等、相互尊重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人人怀有一颗博大的慈爱同情之心。希望各国佛教界携手合作,和衷共济,化慈悲心愿为实践动力,不断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增进全人类的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佛缘艺成:文化为媒弘法音

 

多年来,玉佛禅寺秉持平等、尊重、慈悲的佛教精神,不仅通过团体间的互访加强与各国宗教界的友谊,同时还借助传统法会、学术交流、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民间外交渠道,续写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好篇章。

 

说起玉佛禅寺与新加坡佛教界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真禅法师和演培法师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法谊。1988年3月,真禅法师应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宏船法师的邀请,率领上海佛教协会代表团前往新加坡参访。这是真禅法师第一次访问新加坡,也是他和演培法师自玉佛寺上海佛学院一别后,时隔四十余年的重逢。见面时,真禅法师还特地向演培法师介绍了国内的宗教政策以及寺院近况,并向演培法师发出回国探访的邀请,而演培法师欣然应允。如今玉佛禅寺卧佛殿中最大的一尊卧佛,便是1989年7月真禅法师亲赴新加坡请得,并于次年佛诞在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海内诸山、信徒近千人见证下举行了开光大典。真禅法师通过迎请玉佛的举动,有力打消了当时海内外对于中国宗教政策变化的疑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共外交活动。

 

1994年3月,普觉寺万佛宝塔修建落成。演培法师以光明山普觉寺寺主的身份,邀请真禅法师前来主持宝塔落成开幕典礼及佛像开光仪式。我陪同真禅法师前往新加坡,当时真禅法师与演培法师亲切交谈,新加坡的两位部长庄日昆、何家良便一起动手为僧人们搬行李。这显示出他们对于佛教非常虔诚,并且非常敬重来自中国的僧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上海玉佛禅寺秉持“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理念,在对外交往中主动打出过好几张“文化牌”,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都市佛教文化。

 

首先是以梵乐团为主的音声弘法巡演。玉佛禅寺的梵呗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上海特色都市佛教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玉佛禅寺梵乐团曾先后八次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弘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2007年11月18日至28日,梵乐团一行150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举行了7场名为《玉佛·吉祥颂》的梵乐巡回演出。这是上海佛教史上第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大规模佛教音乐演出活动,也是我国大陆佛教界首创以一个寺院之力,在国外进行的以展示佛教瑰丽多姿艺术为主旨的梵乐演出活动,生动展现了中国宗教教职人员的精神风貌、文化涵养,反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徒信仰生活健康活泼的现实。各国内阁官员和我国驻三国的大使或代表亲临观摩了梵乐团演出,其中印尼雅加达当地的电视台还对演出进行了实况转播,团员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民众热情的欢迎。

 

其次,通过积极参与海内外学术活动,使中国佛学走向世界。进入新世纪后,玉佛禅寺几乎每年都会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也鼓励僧人职工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比如2010年10月,我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6人,赴日本京都出席了第13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创办于1986年的“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是中日两国佛学交流的坚实平台,也是“黄金纽带”的重要一环。2011年9月8日,为增进中日学术交流和两国临济宗法谊,本寺承办了题为“禅学·社会·人生”的第二届中日临济禅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日本妙心寺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法师和我共同主持了“祈祷世界和平及为临济禅师颂经”祈福法会,增进了两国临济同宗的法谊。此外,2016年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佛教文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还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论坛”,力求进一步拓展佛教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2016年,寺院成立了上海觉群书画院,书画院的艺术创作也在对外友好交流史里留下一笔。2019年7月,应温哥华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中心邀请,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书画院在加拿大举行“天竺写生巡回展温哥华展”,一共展出觉群书画院14位书画家的51幅作品,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带出了国门,在当地信众和民众中取得良好反响。

 

2019年6月6日,日本池坊花道第45世家元池坊专永宗匠一行参访玉佛禅寺,并举行了佛前供花仪式。以此为契机,玉佛禅寺逐渐成为佛前供花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并与池坊、小原流等诸多流派进行合作。从2019年起,寺院每年秋季举办花道展览,使观众们近距离体会“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佛教艺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佛教界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通过以茶会友、以花结缘,音声弘法、坐而论道等多种形式,借助文化巡演、合作研讨、艺术交流等不同途径,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超凡的魅力,让世界人民了解完整全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

 

佛缘德普:绿水青山共护生

 

当今世界,气候与环保正在成为大众日益关注的焦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佛教主张“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人与自然一体不二,共荣共存,所以在公共外交领域,中国佛教也是环保事业的有力参与者。

 

2009年11月,我应邀代表上海佛教界赴伦敦参加温莎盛典,这是世界宗教界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一次环境保护大会。大会由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ARC)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举办,以“天堂众多、地球唯一——宗教信仰承诺保护地球”为主题,共邀请来自全世界九大宗教(巴哈伊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神道教、锡克教)的代表以及世界重要环保机构的负责人等200名代表共同出席。

 

2009.11 觉醒法师应邀代表上海佛教界赴伦敦参加“天堂众多、地球唯一——宗教信仰承诺保护地球”温莎盛典,并与菲利普亲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流环保话题

 

 

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创始人、英国已故的菲利普亲王亲自主持了大会。菲利普亲王一生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慈善志愿活动,他在会上倡导通过宗教间对话来促进环保的理念,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与菲利普亲王一起向九大宗教的30多个宗教社团颁发证书,表彰其制订了保护地球的长远规划。

 

我在这次会议上提交了《上海佛教界八年环保规划》,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界人士宣讲了中国佛教对于环保的理念与措施,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为了把这份“八年环保规划”落到实处,2010年4月15日,上海玉佛禅寺举行了“上海佛教界迎世博环保论坛”,世界宗教与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彭马田先生、荷兰生态管理基金会创始人阿拉德·斯提克博士等海内外学者纷纷建言献策,集众人之智慧,拟定相关实施步骤,实践佛教与大地众生共存共荣的理念。

 

佛缘人圆:山川异域月同天

 

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尼泊尔等都崇信佛教。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宗教在对外友好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跟这些国家的交往中,佛教的作用无可替代。

 

自1952年起,玉佛寺开始接待国际友好访问团以及各国政要,成为上海对外交往的一张城市名片。1963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来中国访问的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到上海玉佛寺拜谒。班达拉奈克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在她访华期间,正逢她丈夫、已故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先生诞辰64周年纪念,于是夫人特意延请玉佛寺的64名僧人举行法会,为其诵经超荐。这件事成为中斯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上海对外友好交往史中值得纪念的一天。

 

在我亲身参与的接待与出访中,也曾发生过许多印象深刻的故事。

 

2004年11月,应尼泊尔政府邀请,在中国佛教协会和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我有幸率“中国佛教赴尼泊尔访问代表团”出席了在蓝毗尼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佛教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尼泊尔国王和王后敬赠了一尊精美庄严的琉璃佛像,并邀请与会代表到中国参加即将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为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心灵的和谐安宁,为世界的永久和平,献大智慧、作大贡献。

 

2007年1月,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邀请,我率“天竺·心之旅——上海佛教界赴印度圣迹参访团”赴印度参访。这个参访团共有126名成员,分别来自上海佛教界、学术界,以及市宗教局等相关部门。无论从参访人数、参访时间和地点以及参访内容来看,在上海近代以来佛教对外交往史上、在中印文化交往史和佛教交往史上,都堪称盛举。短短八天里,参访团足迹遍及红堡、贾玛清真寺、古德高塔、圣雄甘地墓、鹿野苑、菩提迦耶、那烂陀、王舍城等各处,进一步加深了上海各界对印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011年,我参与护送中国佛牙舍利到缅甸供奉巡礼。当时,缅甸政府特意在机场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欢迎仪式。在缅甸首都内比都,时任缅甸总统登盛在一个大会堂内接见了来自中国的护送团,并和其他缅甸官员们虔诚地叩跪在佛牙之前。

 

在外交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第二轨”外交的重要任务是将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传递到世界,让整个世界通过“公共外交”的影响力来认识中国,使中国精神和价值观为世界所认识和接受。对于佛教界而言,慈悲的精神和力量本身就是超越国界的。在对外交往中,除了主动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还可以在海外积极展开公益慈善方面的友好交流和援助行动。

 

以我们与佛陀故里尼泊尔的友好交流为例:2015年4月,尼泊尔遭遇8.1级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上海玉佛禅寺立即举行祈福法会,并向震区捐款。2015年9月,上海玉佛禅寺的法师跟随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赴尼泊尔,受到了尼泊尔总统拉姆·亚达夫的接见。玉佛禅寺还资助100名地震孤儿完成学业。2015年12月1日,玉佛禅寺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款,专项用于尼泊尔一家肾脏医院购买三台肾透析仪器,帮助器官衰竭的病人,并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尼泊尔的严峻现状,弘扬慈悲济世的佛教精神。

 

2021年4月,新冠疫情在佛陀故乡南亚大陆又一次爆发,在各方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上海玉佛禅寺集结了包括500台制氧机(8F-5A)在内的各类当地医疗机构急需的物资,全部捐赠给尼泊尔政府,供加德满都大学附属杜利凯尔医院、蓝毗尼省立医院、基尔蒂布尔医院、博克拉热带传染病医院等四家医院使用。

 

在全世界广交朋友的同时,上海佛教与全世界佛教建立了深厚的法谊。我们不断接待老朋友,越走越亲,加深友谊。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结交新朋友,交在平时,这样关键时刻他们才会挺身而出。相比于国家层面的大外交,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是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补充组成部分,而海上佛缘也一直持续着这样的友好交往故事,为国家外交大局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

首页    会员风采    《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连载十五)
2023-10-20 14:34